讀後感-內向是種超能力

--

#原來我很內向

@debbbbyhsu 很早就推薦我了,但我最近才看了「安靜是種超能力」(謝謝Debby!)

其實我這幾年已經開始察覺,自己越來越難長時間的參加朋友聚會,在多人的討論場合時常力不從心,但在學生時期,我沒有明確感受過社交上的困難,而當我做了這本書的測驗才發現,ohhhhh!原來我屬於內向者耶!

內向者的判斷標準並不是單純用踴躍發言、笑口常開這些行為來定義,很重要的一點是「社交行為所會消耗的能量,還有對外界刺激的感受程度」

例如,有點神奇的弘儒跟我比起來是相對更外向的人(可能都認識我們的朋友會有點驚訝),每次週六的聚會結束,弘儒會興致勃勃的問我週日要不要約誰出去玩?我會說「我們不是剛玩完嗎?明天可以放鬆吧!」,但對弘儒而言,跟朋友在一起反而是種放鬆,而相反地,每次聚會結束我才能好好放鬆

這並不代表我不喜歡社交,我也喜歡一群人會發生的新奇熱鬧,但我會全程拉緊神經,把自己調整到一個更合群、更風趣或更笑口常開的模式

對!我就是假掰!但相信我朋友們,我都想跟你們見面了解你們的生活,可是能讓我可以安心擺出醜陋的姿勢,深度思考或看廢片發洩情緒,才能真正的讓我休息

而「安靜是種超能力」有提到職場社交上我常常碰到的瓶頸,在多人會議上,總在意「是否言之有物」,思考完準備侃侃而談,發言時間已經結束了(這真的幾乎每次都會發生R~~~)尤其到了美國超外向(競爭)的討論風氣,再加上語言劣勢,每次上課挫折都滿到溢出來

「這本書不是要叫你變外向」是對一個內向者而言很重要的觀點。

「我怎麼會討論能力這麼差?」「為什麼在社群上行銷自己,可以令我壓力這麼大?」「就只是分享而已不要想太多!」,內心的責怪、自卑或強迫式的心態轉換,是常出現在我心裡的聲音

但我開始改變,「全然的接受」我是內向者這件事

嗯,多人聊天就是特別累!

嗯,週末就是只能一天出去玩,而且不能超過6小時!(除非我放長假)

嗯,要隨時注意自己的能量,覺得說話很疲倦,負擔很大就算了!

保留能量,讓自己舒服,是第一要務

然後山不轉路轉,尋找自己適合的社交方式

例如我有發現自己其實挺能表達,還有傾聽&歸納對方的想法,而「人數少」「深度討論」才是我的優勢,所以我每次訪談都收穫滿滿

只能說,最適合我的拓展人脈方法是「重質不重量」,我不必在公開場合一次搏得滿堂彩,但要珍惜和找尋跟別人一對一溝通的機會,並建立深刻和有信任感的關係

最近參加了一場線上gather town的活動(gather town真的是不擅長在一堆小格子的視訊會議中發言的人的救星啊)我提早了一個小時入場,並和提早到的少數人進行了一對一的聊天,時間充裕也有時間偷查對方的背景,整個聊天的感覺非常愉快,我也因為這樣只參加兩小時(能量也差不多用完了,提早離場!)就談到了兩個合作機會!信心暴增啊哇哈哈哈!

最後想說的是,不用對「內向」的特質感到自卑,喜歡獨處和凡是希望「言之有物」,多半會讓內向者在構思、邏輯甚至創意度上,有更強的優勢,我們就只是不一定能隨機表達,或對大眾目光感到不太自在而已

這也是該讓人們省思,主流的開放式討論和多人交流聚會,是否真的能達到好的效益,也許應該要更考量內向者的需要,用不同的方式,來讓內向者的意見能幫助到整個團體(教學現場也完全是這樣!!!!!請聽上學之why s1ep9,討論課那集)

也推薦大家看「安靜是種超能力」這本書,因為大多數的人都是同時包含內向與外向人格的人(在某些壓力下是內向,某些條件下可以很外向)

也許我可以在那些令我們難受的社交場合中,一起找到適合的生存方法!雖然我沒有像作者那麼內向,但她有超多創意小點子,對我還是很受用的!

噢~我內向~但也喜歡交朋友和分享想法喔!

#安靜是種超能力 #以為自己外向的內向者 #我內向我驕傲

--

--

鳥仔與上學之WHY
鳥仔與上學之WHY

Written by 鳥仔與上學之WHY

聊教育,聊Podcast,以及和鳥ㄤ的大小事 #上學之WHY #美國西雅圖